2024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城市管理领域实际,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政府职能更好发挥
1.推进行政服务优质高效。结合职能调整情况,重新梳理了行政权责事项,严格依法履职。优化行政许可工作,合并相关事项,实现更深层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将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78%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不低于95%,所有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印发《西安市特殊车辆行驶审批“一件事”工作方案》,将《西安市“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中涉及我局的事项进行整合,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提出清理意见;按照《西安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要求,持续巩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气”工作成果,拟定《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气”指标领域工作方案》,向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燃气接入服务;按照工信部门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和信用修复“一件事”要求,提出城管领域意见和做法,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
3.完善信用体系。主动对接市信用部门,通过试运行“互联网+”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完善短板漏洞,完成了“互联网+”与信用中国的行政处罚数据共享和对接。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加快推进立法工作。落实2024年立法工作任务,开展《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立法项目调研,起草了条例修改稿,并参加市司法局、市人大立法项目评审,积极争取2025年度正式立法项目。配合市人大完成《西安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等涉企法规修改工作,修改内容54条,达成了条例与上位法和管理部门职责相统一、有效保护市场主体的目标。配合住建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的修订调研工作,参加住建部组织的立法研讨工作会议,对3部文件修订稿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为全国城管领域立法发挥西安城管作用。针对涉及我局职能的《西安市献血条例》等诸多立法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厘清管理边界,为西安城管依法行政打好基础。
2.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修订《〈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实施细则》《〈西安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履行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强化文件法性审核工作,确保政策措施合法适当,共审核文件30多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确保文件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认真开展涉及市场主体政策文件的公平性审查工作,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机会。
(三)着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1.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等法定程序,确保了燃气、供热、道路管理和城市绿地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的依法开展。在重大法治问题研究方面,坚持集体讨论决策,通过党委会和办公会研究制定了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指引、违法建设执法工作程序等标准规定。在起草《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实施办法》规定中,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后报市政府审定。
2.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各项行政决策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在规范性文件等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核中,引入法律顾问审查程序,确保相关事项合法合规、风险可控。法律顾问全年针对《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修改稿)》《西安市供热条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最后一公里”、供热直管到户、液化气运输、重发燃气许可证、燃气从业人员办法、燃气企业黑名单管理办法等文件或事项出具法律意见12份,审查合同104份。
(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牵头起草《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并经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后认真落实。组织市城管执法支队实施改革,督导城六区、市属开发区派出大队逐项落实改革任务,实现主城区一支队伍管执法,新体制正常运转。联合市司法局制定印发《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行政处罚、强制和检查事项,确保执法队伍依法履职。完善新体制下的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通知》,理清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与行政执法边界并建立协作机制;起草市城管执法支队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制度规定,健全层级工作机制。印发《关于规范城管执法支队行政执法印章等事项的通知》,规范市城管执法支队及其派出大队行政执法印章、执法文书等事项。起草《西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定》,健全城管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检察机关执法协调机制。
2.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印发《关于开展城管执法队伍全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市城管执法队伍教育培训,采取“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执法培训。全年督促市区两级城管执法单位组织培训180余次,完成了每人90学时的培训任务。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严格依法依规组织局系统执法证件申领工作,全年组织两次全局系统执法证件申领工作。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业务培训暨队伍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标准化执法、开展队列会操,提振队伍精气神。
3.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指导督促市城管执法支队及派出大队严格执行《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西安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定(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西安市城市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西安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西安市规划类建设工程违法建设执法工作程序》等关于执法职责、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的规定,确保行政执法决定合法适当、执法程序合法正当。修订《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2024版)》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深入推进规范执法。开展城管执法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设立城管执法领域市民投诉热线和邮箱,收集市民群众投诉意见建议。全年受理投诉208件,办结问题183件,持续加大对城管执法队伍不文明、不规范等行为查处力度。
4.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印发《2024年城管执法领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组织开展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宣传、燃气管理规定专题宣传等活动。通过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媒体播加大宣传力度,发布政务微信信息829篇、微博1224篇、今日头条1224篇,广泛宣传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编印发放《西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办案常用手册》2500余册、《西安市城市管理常用法律法规汇编》(2024年版)1000余册,为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普法提供便利。坚持每月召开典型执法案例媒体通报会,全年累计通报12期共70余件案例,用典型案例引领执法质量稳步提升。
(五)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1.落实行政调解机制。按照《西安市司法局关于公布西安市行政调解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在城市公园广场、沿街宣传及广场舞等噪声管理方面,加强文明宣传教育、协调引导和巡查督促,调解噪声投诉问题300余起。
2.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认真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从预防-受理-办理三个环节,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开展,无重大突出信访问题;在全市城管执法领域组织开展突出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全年受理办理来访、来信、电话和网上投诉等各类信访案件93件。
3.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开展行政复议、应诉专项整治,提升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质量。全年办理行政应诉一审案件43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3件,大部分案件问题得到实质化解。针对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督导工作,剖析案例,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定期通报行政复议和应诉情况,研判分析,明确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改进。组织领导干部23人参加法院旁听庭审,推动领导干部近距离感受司法审查,提高对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认识程度。认真研判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意见书》中指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管理执法工作。认真执行法院生效判决、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按期办结率均达到100%。
(六)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1.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全面安排部署城管系统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持续做好预案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严格落实应急预案每三年定期评估工作要求并及时修订完善,提高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提升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结合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后市城管执法局防汛职责变化的新特征,编制并印发《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防汛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版)》,确保安全度汛;印发《西安市城镇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托秦华燃气集团,组建104人的专职应急抢修队伍,备齐备足物资器材,全年开展应急演练55次。
(七)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1.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监督。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陕西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修订《西安市城市管理执法督察办法》,起草《西安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管理办法》《西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协管人员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规范城管执法及辅助人员的监督管理,开展督导检查260余次、整改问题23个。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和优化清单,提升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质量,全年完成政府信息公开56条。严把信息公开申请关,全年完成依申请公开答复121件。
(八)持续深化数字政务服务建设
1.加快城市运管服建设。深入落实住建部工作部署,按照我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一指南、四标准”要求,完成10个版块建设,实现与部、省两级平台数据互通,与区县、开发区城管业务协同,与燃气、热力企业数据共享,初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为防范燃气爆炸、热力管网漏损、城市内涝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建设城市生命线燃气、热力、排水管网和市政桥梁专项监测系统,形成“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三大核心能力,累计产生监测数据1.7亿余条,报警120余次,确认四级预警23次,均已及时处置。
2.推进联网+监管事项的落地。按照互联网+监管事项工作部署安排,扎实推动城管执法领域相互协管事项的落地实施,将燃气、餐饮油烟、厨余垃圾监管等作为试点项目,制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业一册告知制度”等8项制度,将10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接入餐饮油烟在线监管平台,提升了监管效率。
3.推进新的网上办案系统应用。根据“互联网+监管”工作安排,加速推进城管领域网上办案系统应用。市城管执法支队和雁塔派出大队作为试点单位,及时给研发单位反馈系统存在问题。通过系统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文书线上制作、证据材料统一管理、电子签章在线申请、移动便携打印等全链条功能,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服务水平。
4.加强“啄木鸟”有奖上报问题服务。利用微信小程序“西安城市啄木鸟”,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2024年“西安城市啄木鸟”新增注册用户6000余人,累计注册用户4.9万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热情日益高涨,全年有奖投诉量9.6万件,涵盖环境卫生脏乱差、市政设施破损、违规占道经营等诸多方面,众多市容顽疾得以有效解决,提升了市民生活满意度。
(九)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制度。
1.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述法点评工作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亲自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相关要求,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同时,按要求参加市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汇报工作,并向市委依法治市办提交《2024年度市城管执法局述法报告》。做到以上率下,主动发挥法治建设第一人表率作用,深入一线参加“一把手跟执法”活动2次、“一把手处投诉”活动1次、“一把手坐窗口”活动1次。
2.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局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点课程,持续开展学习,提升法治意识。对照《西安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2024年版)》,局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14次。通过专题法治培训、业务培训、青年干部学习班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的学习,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反思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队伍教育培训不够系统。今年以来我局虽然开展了执法人员的相关培训,但针对执法队伍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系统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效果还不显著,职业道德培训强度还不够。
(二)法治文化基地(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局属单位、区县城管执法局建设了法治文化基地(阵地),但统筹利用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很好地组织市民群众、执法人员参观见学,没有充分发挥宣教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城管领域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执法队伍系统培训。搭建城管执法学校平台,科学谋划培训内容,分类分级分层开展全市城管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法治文化基地(阵地)利用。对全市城管系统法治文化基地(阵地)进行摸排,现场查看建设情况,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组织观摩学习建设较好的法治文化基地(阵地),提高宣传力和影响力。
(三)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健全行政执法工作标准、规范,以行政执法规范化和标准化为着眼点,全面推动城管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2月11日